English

慎终如始无败事

1999-02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杨春风 我有话说

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,不断有“大老虎”现出原形,落入法网。有心人曾对他们的人生轨迹进行分析,发现几乎有惊人相似的地方:出身于贫寒的家庭,工作之初格外卖力,有相当强的工作能力,几十年来恪尽职守、兢兢业业,在身居要职甚至即将卸任时却成为金钱、权力、美色的俘虏,最终晚节不保,遗臭万年。江苏的邢党婴,浙江的周宝法,云南的褚时健,莫不如此。

在国家机关里,能够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,绝大部分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。考察他们以往的表现,没有几个逊色的,若能再坚持几年,或许就能功成名就,可惜的是,最后几步的不慎,大半生的英名便付之东流了。这也正应了中国先哲老子的话:“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”

其实,又岂止做官如此,追溯历史,大至政权的兴衰、事业的成败,小到个人荣辱升降,诸如“几成而败之”的事例俯拾皆是。唐玄宗即位之初,披肝沥胆,励精图治,使唐朝出现了“开元盛世”;而在他为政的后期,却逐渐沉湎于声色而荒于朝政,最终酿成了“安史之乱”,使唐朝由盛到衰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,更是一个“几成而败之”的典型。李自成自崇祯二年起义,艰难困苦,百折不挠。13年后,一帆风顺,得天下如探囊取物,然而在十七年三月入京后,面对胜利荣华,他及手下将士陶醉其中,出现一系列决策失误,导致清兵入关,皇帝的位子还没有暖热,就于4月29日狼狈出逃,最终身死国灭。

一幕幕悲剧的上演,促使有识之士探究“几成而败之”的原因。1945年,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和毛泽东做过一次著名的历史周期率的交谈。黄说,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,乃至一国,总有一个周期率的支配力:“大凡初时聚精会神,没有一事不用心,没有一人不尽力”,不怕“艰难困苦”,努力“从万死中觅取一生”,结果是“其兴也勃焉”;但随着事业的成功,权力的扩大,“环境渐渐好转了”,历时一久,便“惰性发作”,且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,到风气养成”,便“无法扭转”,到头来是“其亡也忽焉”。黄炎培先生的这段精辟论述,可算是对“几成而败之”原因的绝好剖析吧!

老子在揭示“常于几成而败之”现象的同时,已经开出了治病药方: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意为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,只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,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。细细品味,这的确是金玉良言啊!面对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,能否“慎终如始”,如何才能“慎终如始”,这是客观地摆在每位党员干部面前一个严峻的政治课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